《學校經驗》
   

採用母語教學的原因

內在因素:學生難以應付英語教學

創校初年採用英語教學,學生在學習上明顯有很大的困難,如上課時不明白老師的講授、吸收的知識有限,結果導致成績低落。校方認為這情況跟學生的質素有直接關係,因為學生多來自第四、第五組別,學習能力較弱,無法應付英語教學,故校長及老師開始探討母語教學的可行性。

外在因素:新生質素有保證

轉用母語教學的最大憂慮是收生質素下降。80年代初期,學校甲位處新發展市鎮,小學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區內中學學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造成只有成績較佳的學生才能留在區內讀書。當時校長洞察這形勢,認為該校不是新校,已有多年的辦學經驗,因此有信心取錄區內成績良好的學生。最終,校長成功消除了老師擔心新生質素下降的疑慮,並得到老師的支持,在1986年九月開始推行母語教學。事實證明,由於1986年區內升中學生上升至六千多名,學校甲需增設兩班中一(共八班),當中半數學生屬第三組別,收生績點是2.48,比過去幾年以第四、五組別為主的大有改善;1987-88年度,升中人數持續增加,學校甲沒有再收第三組別的學生,收生績點是1.74;1992-93年度,升中人數高達九千多名,至1995-96年度才開始下滑,1998-99年度回落到大約六千名。由此可見,學校甲受惠於當時外在環境的變化,得以保證中一學生的質素不會因推行母語教學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