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及中國歷史科》
   
 

滿清堀起與明末民變
(適用年級:中二 作者:林曉蕾)

引言

滿族所建清國自堀起中國東北後,一直是明代的主要邊患。為了應付外患,朝廷在東北放置了重兵,故削弱了對付民變的能力。

1. 民變產生的原因

為了應付外患的侵擾,軍費開支每年遞增,試細閱以下明末的軍費增長表,解答問題。

表一

  1. 明朝的軍費由哪一年開始劇增?
  2. 明思宗時軍費較神宗末年增長了多少倍?
  3. 根據上表及甲部的資料,試說明明思宗期間軍費開支龐大的因素。

表二

年份

災情

每石糧價

崇禎二年

(1629)

大旱、人食蓬蒿 (野草)

四兩白銀

崇禎二年

(1630)

大旱、米貴民飢

六兩白銀

崇禎二年

(1632)

大旱、蝗災,人食草根樹皮

十二兩白銀

  1. 在大旱連年之際,人們飢不擇食,唯有靠吃甚麼維生?
  2. 大旱有否影響糧價?試加以說明。
  3. 綜合(表一)(表二),試說明民變的起因

內在因素

外在在因素

 

 

 

 

 

2. 滿州的堀起與民變的經過

明代的外患與民變是相輔相承的。對於滿洲的堀起與民變的擾亂,明政府實疲於奔命。以下一圖表說明了明的內憂外患,細閱下面資料,回答問題。

時間

內憂

 

山海關

外患

1616

(萬曆四十四年)

神宗萬歷年間,宦官亂政、黨爭為禍,勢日見衰弱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族,建立金國,史稱「後金」
1635(崇禎八年) 民軍領袖共推闖王

(A)為盟主,民變四起。

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廢掉原有的女真族名,改為滿洲
1636(崇禎九年) 盟主死,其下之闖將代領其眾,繼為闖王(B),並與另一部將(C)分率兩支民變隊伍。 皇太極改金之國號為大清。
1643(崇禎十六年) (B)改襄陽為襄京,自稱新順王。(C)攻陷武昌自稱大西王。 皇太極去世,幼子福臨繼位,由其多爾袞攝政,此時滿清己盡有關外之地。
1644(崇禎十七年) (B)攻陷北京,稱帝,建國號大順。明思宗令(D)率兵入衛京師 步署攻城大計
  1. 英文代號代表的人物是: A.          B.          C.          D.         
  2. 山海關在地理上有怎樣的作用?
  3. 1644年,明思宗作了一項甚麼安排?這安排動機在哪裡?這對國防的安危有甚麼影響嗎?

3. 明朝的滅亡

1644年,民變隊伍入京引致明思宗自縊,清兵乘時入關,終致明代滅亡。

Image91a.jpg (10197 個位元組)

Image91b.jpg (11406 個位元組)

  1. 說這話的人是誰?
  2. 他用了甚麼計謀令B投降?
  3. A分別抓了哪兩人?
  1. 說這話的人是誰?
  2. 他作出了甚麼決定?
  3. 這決定對明朝國運有甚麼影響?

下載工作紙(Microsoft Word 格式,34Kb,壓縮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