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過程】

老師入戲:
就破門入屋拘捕逾期居留人士的事件,政府、人權組織代表、逾期居留人士、不同黨派的議員……都有不同的立場和觀點。究竟他們發表了甚麼言論? 為何有這些言論? 學生又是否認同呢?「老師入戲」的活動就是為了訓練學生綜合分析不同意見,提出個人立場的能力,老師在設計時,可參考新聞報導中各界人物的言論,協助設計角色扮演的活動,令學生能夠親身經歷面對意見分歧,爭辯不休卻又要協力解決難題的情況。
 
"入"過程:
1.


2.
教師進入角色,扮演業主會主席主持會議,先說明現況,然後與扮演居民或其他角色的學生討論應否舉報阿麗一家。

教師一邊扮演,一邊即興提出預計角色,給學生自由選擇和發揮,例如她會以主席身分問"誰人最熟悉阿麗一家的情況?"、"我們請來了大廈的律師,可提供些專業意見嗎?他坐在哪兒呢?"、"陳先生是你投訴邊界處人員的嗎?"學生在觀察和互動中,漸漸會主動選擇想做的角色,加入意見,回應討論。

   
教師主持討論時應注意:
1. 活動成敗的關鍵在於學生能否即興地創作適合的角色或接受教師給予的角色
2. 確定討論能扣緊主題,一方面激發不同意見,一方面協助解難:
   
 
討論重點
目的
  -阿麗品行個性 對逾期居留人士的印象
  -阿麗家人的生活情況 感受家人離散的滋味
  -法律責任 知道法守法的重要
  -可行的解決方法 理性解決問題,尋求適當的援助
     
3. 會議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在討論或爭辯中,教師要適當地增加難度和挑戰性,令學生經歷兩難的困局,體味法與情的衝突,充分了解不同人的觀點和立場
4. 學生說話的內容、所運用的語言能否配合角色身分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