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通訊》
   
 

  十二月份,我們舉辦了兩次地理科工作坊。我們很榮幸,邀請了漢華中學關穎斌主任及培正中學陳德恆副校長為主講嘉賓。關穎斌老師以充分的準備,介紹他在漢華中學教授地理科的經驗:關老師告訴了我們任教學校的背景、學生水平;他又強調以母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優點-通過「議題為本」教學,以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地理科有強烈的成功感及覺得地理科很有興趣;而教師的發揮機會大增,公開考試的成績優良,無論教、學均有收穫,達致「雙贏」的局面。他這番說話,很具說服力,為母語教學作出了見証。關老師又提供了他的單元課題教材:「爭取能源-核電是否一可行方法﹖」作為九九年九月實施中三地理新課程的示範教學材料。(有關資料,可在網頁上看到。)最後,關老師介紹漢華中學的「中國概念地理」校本課程:該校將中一至中七的地理科分為初級課程至特別課程等八個階段,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成一完整體系,尤其是中六級中國地理考察團已成為該校的傳統跨學科活動,極具特色,足供我們借鏡。關老師將他們九八年的聯合考察報告-「山東行特刊」,在會中派發,極受同工歡迎,提問者眾。據關老師透露:本年他們的考察目標為陝西省,座上同工均祝願他們有更豐碩的成果,再將經驗和大家交流。

  培正中學副校長陳德恆老師勉勵同工應以新的心情去面對轉用母語教學此一大變革,他以生動的比譬來形容現在的地理科教學是「脫下枷鎖」,可用「輕快的步伐跳舞」。同工可以在「綠白綠」課程綱要的範圍內,因勢利導,按學校的現實,靈活地運用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不應再孤軍作戰;要集中群體的力量,先從任教學校做起,發揮團隊精神,然後聯絡附近區域的學校,實行跨校集體備課,共同合作,如此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陳副校長又強調要多利用中文報紙的材料,養成學生剪報、搜集資料的習慣,教師更可利用從網絡上取得的外國材料:例如圖片、圖表等,加以運用,使地理教學,更為生活化、趣味化。最後,他希望教師要用功、用心,借此大好形勢,將自己心裡想做的事,趁機推出。陳副校長的講話,振奮了同工的心情,大家像撥開雲霧、再見青天一樣。兩位講畢,分別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辦事處助理秘書范國先生;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發展處主任(地理科)黃宏輝先生;港大教育學院課程課程與教育學系關艷蓮博士回應。語多啟發,頗收激勵人心之效。